您好,西宁证件网!

西宁做证-西宁刻章-西宁做毕业证-西宁做资格证-西宁做证书

一站式制作证件办理网

提供设计,生产,定制,售后服务一条龙服务

15519830996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沿着黄河看中国·文旅篇」浪潮中的高原明珠,“夏都西宁”带你看不
发布时间:2024-03-08 11:19:40浏览次数:

可曾听闻“西海锁钥,海藏咽喉”?可知“西陲安宁”所指之地?

如果“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你看着仅仅有些眼熟,那么下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定会敲醒你脑海中沉睡的记忆。

它地处“世界第三极”,是多种民族文化交汇之地,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相遇,农业区与牧业区在这里过渡,汉文化与藏文化在这里融合。

 
05:25

包含如此多独有元素的这座魅力城市,正是“夏都西宁”。

作为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在古羌戎文化历史演进中孕育而出的河湟文化,既有战火烽烟掩映下的残酷杀戮,更有放马青山笔走天涯的诗意。现代化建设浪潮中的西宁,正悄悄怀抱着文化底蕴,带领青海逐渐开启别样的“西部时代”。

西宁市

千年文物引领文化热潮

观青海省博物馆了解西宁。

青海省博物馆

“这件研磨器,它距今大约有6700年的历史,是远古先民加工食物的用具。”“我们眼前是一组骨质的餐具,骨叉、骨勺和骨刀。在今天看来这是西餐用具,其实早在4000多年前,远古先民早已用它作为用餐的餐具……”青海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孙丽宁清亮透彻的讲解声音传来。

在这个瞬间,时光的纽带被拉近,古老的文物与现代的目光相交。这是一场无声的对话,跨越了千年,站在不同的时间线上,却在这一刻相遇。

今年是孙丽宁在青海省博物馆工作的第24个年头,她所接待的游客数已逾十万人。“这个时间和文物存在的时间相比,小水花都溅不起来。”孙丽宁打趣说。在她看来,各省的游客来到青海省博物馆参观后,更多的表现是惊讶。“他们的反应很真实,想不到青海的历史这么丰富、悠久。”

舞蹈纹彩陶盆

孙丽宁伸手指着面前的文物说,“就像我们面前的这个‘双人抬物纹彩陶盆’,距今5000多年,在其内壁上,各绘制了四组对称的双人抬物图形和横线,人物相向而立,背微弯,双臂前伸,两个人共同抬一重物,重物似乎很重,以至于二人都双腿叉开,弯腰弓背,逼真而形象地说明他们都很用力。这意味着什么?说明这个时期的人们已有农耕、畜牧、制陶等生活方式。”

青海有“彩陶王国”之称,而彩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地处三江之源,东西连接着中原与新疆,南北连接着内蒙古高原与西藏、四川,历史上,曾有二十多个民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灿若星河的珍贵文物。

圆銎宽叶倒勾铜矛

馆中还有已发现的中国最早铜镜“七星纹铜镜”,有着“中国矛王”美誉的最大青铜矛“圆銎宽叶倒勾铜矛”,迄今发现的最古老靴子造型陶器“彩陶靴”……数千年的历史在馆中汇聚,仿佛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展开。

来到青海省博物馆,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游走,展品背后广阔复杂的历史经纬所留下的意外,无论残缺不全,还是斑驳陆离,都会在时间长河中标记着人类不断积累的经验。

“游客通过我的讲解,能了解青海的历史,能够认识青海,能喜欢上青海,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孙丽宁认真地说。

高原艺僧捏出“最美之花”

去塔尔寺触摸西宁。

塔尔寺坐落于形似八瓣莲花的山坳中,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先有塔后有寺,故称为“塔尔寺”。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建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在藏传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享誉海内外。

航拍塔尔寺

走进寺庙,面前一字排开的八座建筑物被称为“善逝如来八塔”,典型的藏式建筑塔,也是塔尔寺的标志性建筑。时不时一群鸽子从上空掠过,在宁静的庙宇中掀起波澜,充满生气。

“院中间的这两座煨桑桑炉用柏枝、青稞、炒面等煨火冒烟,所以经常有一些鸟类被吸引飞来。”塔尔寺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讲解员李春兰介绍说。

善逝如来八塔

塔尔寺有着独具一格的“艺术三绝”——栩栩如生的酥油花,陪衬着精美的壁画、堆绣,在西北地区声名远播。虽然最近大雪弥漫,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12度,但这并不缺少虔诚的信徒和到此参观的游客。

“制作酥油花的过程非常艰苦,酥油花可以说是高原上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李春兰语气中饱含敬意,原材料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油脂,二十斤牛奶才能提炼出一斤酥油,且酥油的熔点很低,15度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人的手指始终带着体温,这会导致酥油要么粘手,要么融化,捏不成型,而僧人们在制作时,每个人先在身边放一盆冰水,将双手浸泡在冰水当中,降低手指温度,这是感觉不到温度的创作。”如此的拿起放下,反反复复,不急不躁,冰凉的双手却做出了最有温度的作品。

酥油花所表现的内容题材也极为丰富,主要以神佛祖师、文臣武将、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楼台亭阁等组成各种故事情节,以宗教题材为主。

酥油花

几百年来,塔尔寺每年都要制作酥油花。“许多游客都说,原以为青海最美的花就是大家所说的格桑花,走进塔尔寺才发现,这里能见到世界上最美的酥油花。”李春兰感慨说。

除了酥油花,湟中壁画属藏传佛教画系,其画风与汉画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湟中堆绣更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采用浮雕与刺绣巧妙相结合的手法,巨幅画卷悬挂于殿堂之上,形象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是艺僧们美妙的艺术佳作。

塔尔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从天黑至天亮这段时间都会展出酥油花,今年的展出活动观众达到了8.7万人,年瞻观人数达到了300万人次。作为青海省的王牌景点,西宁的塔尔寺正在一遍遍地刷新往来游客的文化认知。

悠久古城深藏“非遗”传承

览丹噶尔古城感受西宁。

它被称作青藏高原第一古镇、中国排灯之乡。丹噶尔,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蒙语意思为“白海螺”,意为“两条河交汇处的一座城堡”,是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湟水河与药水河的交汇之地。城内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风格迥异的湟源排灯,无不承载着古老而灿烂的厚重文化。

站在丹噶尔古城的西城门前,一条古街,将城隍庙、丹噶尔厅署、仁记商行、文庙、昌耀诗歌馆、火祖阁等古建筑连接起来,组成一条尽显民族地域文化的古街。

古城街景

走进古城内,左手边是中国最西边的城隍庙,距今已近250年的历史,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宫殿式古建筑之一。往古城街道内望去,头顶各式各样的湟源排灯让人眼花缭乱。每架排灯以连环画形式,集中展现一个故事或某段情节,灯光闪烁之时,画面人物静中有动,惟妙惟肖。

57岁的党青云,是湟源排灯县级非遗传承人,得益于家庭文化的熏陶,从小便对排灯艺术情有独钟。

湟源排灯

“湟源排灯距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最初是街市商家为了在夜晚宣传商品,做一个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店铺大门上,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广告灯箱。”党青云介绍说。随着排灯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绘制形式多样的广告灯箱,从最初的功能性逐渐转向了观赏性。

2006年,湟源排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湟源也因此成为“中国排灯之乡”。

绣娘在缝制皮绣

在古城,你还可以见到散落在针尖的“皮毛”艺术——皮绣。丹噶尔皮绣是湟源人民创造的一种卓越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皮绣是我们青海的代表工艺品之一,我在外面参加交流会时,其他省份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但都表示很喜欢,皮绣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绣种。”青海羌韵绣艺手工艺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海萍介绍说。

不同于许多流水线产品,一幅皮绣作品动辄要几周的制作周期,一些较复杂的皮绣作品,甚至要绘制长达一年。这也是皮绣这一民族瑰宝鲜为人知的原因之一。

皮绣成品

古城中除了民间艺术,还有“花儿”会、朝山会、庙会、祭孔等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向城内可俯瞰历史深处,向城外可眺望现代繁华。

这就是丹噶尔,这也是西宁。

在两千多年的城史中,“高原明珠”西宁过往踏遍的丝路故地和唐蕃古道的商队足迹,将会以列车轨道的形式,再一次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母亲河湟水穿城而过,一路东进,千里欢歌,汇入黄河。带着青海,奔向新的彼岸,迎来它的新纪元。


15519830996